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别样年华

声明:本博客中凡未标明转自其他博友的文章均为本人的原创。凡转载者,请注明本人哦。

 
 
 

日志

 
 
关于我

出身贫下中农,从小吃苦受穷,成家未能立业,收入最低水平,始终不敢忘本,对党绝对忠诚,偶有私心杂念,别怪是非不明,一个平民百姓,怎比社会精英,再说也不怨我,全是环境造成,说多都是故事,虚构那可不行。

【转载】从孩子的表现看父母的缺点  

2017-06-12 14:17:10|  分类: 博友的经典语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没权势;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2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在于身教!

  冲子女发脾气,会坏了孩子的性灵,让他愈加愚笨福薄,还会让他得头痛病等各种病。父母亲注意不要对小孩发脾气,生气上火。

  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你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了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紧箍咒。

  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就变成了孩子实实在在的头痛病,做父母的年龄大了就会下肢腿脚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灵被牢牢的禁锢了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

  这都是用脾气管孩子的结果。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变孩子就变。“儿孙不用管,全凭德性感”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变我们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

  对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办法,率是统帅,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导,要经常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孩子。在表扬的同时,劝化引导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嗜好。帮助孩子打开性灵的宝藏。


  3
  烦恼脾气是一种阴性病毒,害人又害己。特别是亲人之间,互相非常珍惜对方、在乎对方,用心较重。越是这样烦恼脾气对对方的伤害越重。亲人之间生活在一起,受彼此烦恼脾气的伤害几率非常高,病就是这样慢慢累积,从虚变实,由轻变重。

  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大家应该警醒,不要看轻日常的小小烦恼脾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到中年一般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为烦恼不健康的性情所致。

  大家可以去观察,冲子女发脾气的父母,他的子女不但重要考试不顺利,工作不顺利,姻缘不顺利,各种打压挫折一个接一个,福分非常薄!

  为什么呢?自己发脾气一次,毁灭一百个大劫以来的善业,所以没有福可享,子女没福给自己享。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会冲父母发脾气,这下子女因为抵触顶撞亲长,自己的各种福也都没有了。
  如果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我们对他批评过多。

  如果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我们总是挑剔他。

  如果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我们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如果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如果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如果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是因为我们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我们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如果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我们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如果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我们的轻视和打击。

  如果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我们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是因为您不敢严厉管教,总是哀求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撒谎、骗人,是因为您不够宽容,喜欢惩罚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冷漠,攻击他人,是因为您对他的讽刺和冷眼太多。

  如果您的孩子有暴力行为,是因为您常用暴力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我们孩子们绝不是问题孩子,只是因为成长中某些心理营养的缺失,让他(她)们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父母给予他(她)们足够的心理营养,这些问题就自然消失。最大的问题:我们作为家长,自己有没有营养可以给予孩子?

  于是,有些家长问了,营养哪里来?其实,在中华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可以吸收的养分,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我们孩子们绝不是问题孩子,只是因为成长中某些心理营养的缺失,让他(她)们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父母给予他(她)们足够的心理营养,这些问题就自然消失。最大的问题:我们作为家长,自己有没有营养可以给予孩子?

  于是,有些家长问了,营养哪里来?其实,在中华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可以吸收的养分,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
  评论这张
 
阅读(103)|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